19-04-22 10:04:19 浏览:6413转发:0
也不知道怎么了,我今天突然想聊聊这个话题,想谈谈心里的真实感想,或许能对大家有点帮助。我原本是有从小学习中医的条件的,可那时候没怎么珍惜,直到后来,得了心脏病,做了支架,才知道身体健康的可贵,才想到,还是学医吧,学医对自己对家人对周围的人都有好处,还有什么能像医学一样,这么有用处呢?从2014年下半年起,我几乎把自己的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看医书、看视频上,到现在已经快5年了,可是越学越觉得不够,但就是这样,我还是想把自己的心得给大家分享一下。
一、不断培养浓厚的兴趣。孔老夫子说,“学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,的确,做一件事能坚持几年、几十年、甚至一辈子,对之缺乏兴趣是做不到的。问题是人的兴趣是会改变的,如何才能使自己保持对医学长盛不衰的兴趣呢?我的经验是看中医电影、学医学史、读医话。从中去体会历代先贤那种悲天悯人、精益求精、不辞劳苦、甚至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怀。一股油然敬意便会从心底升起,似乎有千万双眼睛在空中看着你,由不得你有半点懈怠。当然也是一种放松,比如那个有儿点迂腐的针灸大师王唯一,再比如外号医痴的叶天士,还有那奋不顾身抗击瘟疫的吴又可,让人有时发笑,有时思考。在书斋里待久了,难免头昏脑胀,就到野外去采药,采些个茵陈做顿蒸菜,挖一把蒲公英拌个凉菜,既放松了心情,也锻炼了身体,亲近了大自然,多好啊!但我要说,真正能产生浓厚兴趣的还是临床,当通过自己苦思冥想、针灸推拿、遣方用药,为病人解决了病痛,那种美妙的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。当然能赚到钱就更好了,即使不能,也不吃亏,因为你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和口碑,这才是能坚持下去的永久的动力。
二、打牢基础很重要。什么是中医的基础,我觉得,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学》、《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这几本书就是咱中医的基础,这几年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这上面,尤其是《伤寒论》,记不清读了几遍,视频看了四五遍,又是背条文,又是背方歌,感觉每学习一遍都不一样,直到现在也只是可以较好地使用其中很少的几个方子,因为我有心脏病,所以说经常用小青龙汤、炙甘草汤、桂枝汤,治疗冻疮、肩周炎用了几次当归四逆汤、麻黄细辛附子汤,还用过几次柴胡类方,其他就不敢说了。但我不后悔,相反,我还要坚持不断深入研读这些个医学经典,因为我相信,只有根扎深了,树才能枝叶繁茂。
三、不断临床是关键。邓铁涛等老一辈医学家主张中医学子应该“读经典,拜明师,做临床。”其实,最无私的老师莫过于仲景先师、药王孙思邈、还有历代著书立说的先贤们,比起现在动辄一星期就要几千块钱的所谓大师,不知强多少倍 。剩下的就是做临床了,学中医的要对咱自己有信心,先得自己用起来,我就体会,凡是我亲尝亲试过的方子是运用的最好的,其次自己的亲人、友人有了病要大胆用中医疗法,有时候,比如大半夜了,自己或家人突然腹痛,针灸按摩有时候比上诊所快多了。当有了点儿口碑,有了素不相识的群众来找,也要把他当亲人一样来看待,永远是疗效第一,常常思考如何能最快最直接最省钱地去除患者的病痛。这样我相信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是迟早的事情。我倒是觉得,不要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考证上,只要这样走,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,慢慢打开自己的影响,比单纯去拿个证合算,我身边就有拿了证但患者很少的所谓中医师,那个证真的就那么重要吗?当然,机缘成熟,能考个证是好,我只是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放到这上面罢了